既抑菌抗病毒,又提高舒適性 多層復合面料制成新型防護服
既抑菌抗病毒,又提高舒適性?多層復合面料制成新型防護服
悶熱、不透氣、舒適性差、一次性使用成本較高……大家印象中的“大白”防護服是不是這樣的?
2月28日,記者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防護服研發學生團隊研發出一種具備主動抗菌抗病毒功能的新型防護服。該防護服抑菌率高達99.99%以上,抗病毒活性率達到99.42%以上,可重復使用50次以上。
目前,市場主流的醫用防護服面料普遍采用紡粘—熔噴—紡粘復合面料,這種面料有著對細菌的阻隔性、抗靜水壓能力較強的優勢,但同時存在著只具備被動阻隔防護功能、透氣和透濕性能較差、不可重復使用、單次使用成本較高等不足。
南通大學防護服研發學生團隊針對現有防護服的不足,用了近2年時間,研制出多層高導濕、可復用防護面料。該新型防護服面料由疏水防護層、抗菌隔絕層和舒適層復合而成。面料最外層為疏水防護層。該團隊對滌綸織物進行有機硅疏水劑整理,通過常溫常壓等離子體刻蝕與誘導技術、高溫焙烘處理,制得超疏水滌綸織物,實現了防水、自清潔功能。專業機構測試結果表明,該面料具有出色的耐洗滌牢度和耐摩擦牢度,為最終產品的可重復使用提供保障。
面料中間層為抗菌隔絕層。該團隊首先利用化學原位還原法,通過調控硝酸銀濃度、聚氨酯用量和反應溫度,在水性聚氨酯體系中制備出粒徑10納米左右、高效穩定的納米銀抗菌劑,該抗菌劑可實現低負載量、高抑菌率。隨后,該團隊通過多噴頭靜電紡絲技術,將抗菌劑加入紡絲液,制成高導濕抗菌抗病毒PU隔絕膜,其在實現物理阻隔的同時具有主動抗菌抗病毒的功能,進一步增強了防護服自身的防護性能。
面料的最內層為舒適層。該團隊在復合面料內層又貼合了一層經編網眼布,對中間的隔絕層進行保護,防止其受到刮擦,同時進一步提高穿著舒適性。
綜合考慮最終產品的防護性能及穿著舒適性,該團隊采用點膠復合技術,反復優化上膠量、涂層壓力、復合壓力、熟化溫度等工藝,最終實現三層結構的高度復合,同時保證了各層結構功能的完整性,達到了一體化設計的目的。
專業測試結果表明:復合之后的防護面料在過濾效率、抗滲水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斷裂強力、透濕性、防水性、靜電衰減性和抗菌性方面都表現出了優良的性能。同時,在通過不同消毒劑對防護服進行多次洗消處理后,防護面料各方面性能變化微小,表現出優異的可重復使用性。